活動時間:2020年8月1日至11月15日 活動費用:通票60元/人(迪奧展單獨買票) 地址:上海市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龍美術館(西岸館)第六展廳 |
龍美術館(西岸館)于2020年8月1日至11月15日呈現新展“衣裳:繪畫里的20世紀中國服飾”。服裝既是生活的必需品,最具實用意義;也是綜合一切的藝術,從空間造型的觀點,服裝正如使用面料創作的雕塑。服裝反映著社會意識形態對于人的影響,訴說著特定時期的社會生活;也是最為個人化的物品,承載著人們的記憶。
本次展覽由“中式·革新”、“洋服·旗袍”、“集體·質樸”與“開放·融合”四個板塊構成,展出的40余件中國近代繪畫作品與各時期具代表性服飾、藝術文化風潮有關。在本展中,繪畫與服裝、瓷器、文獻并置,呈現20世紀中國服裝的樣貌與發展,也反映藝術與社會生活、中西方時尚的相互影響。
19世紀中后期,開埠與洋務興辦使西方文化對中國百姓日常生活產生了影響。20世紀初,滿漢民族日趨融合,中式傳統服飾發展更新。清朝服飾基本形制仍然有所保留。長袍馬褂、軍裝、西服,以及各種中西合璧的款式新舊交織、并存。
20世紀初,中國社會生活與風尚在西方文化影響下產生變化。西式服飾被視作追求新思想、新文化的外化符號。1920年代出現的旗袍也被認為蘊含了男女平等的思想。洋服、西裝的盛行影響了中國傳統服裝行業,西式生活方式也影響了更多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。
每逢重大革命或是戰爭過后,服裝樣式必然返璞歸真。新中國成立以后,整個社會處于百廢待興的階段。艱苦樸素、艱苦奮斗是整個社會共同遵循的時代精神。人們克勤克儉,各行各業開展增產節約運動。服飾的風格整體趨于簡單樸素。
伴隨著1978年末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持續貫徹執行,國民經濟在此后得到了相對穩定持續的發展。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精神與風貌的轉變直接體現于服飾的多樣化與個性化趨勢,人們可以根據場合自由選擇適合自己又心儀的服飾。自1970年代末以來,與日俱增的國際交流推動著服裝設計及相關產業高速發展。如今,中國服裝產品早已進入了國際市場,在保留傳統的同時持續發展、追求卓越。
內容來源于龍美術館微信公眾號
滬ICP備12040923號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