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老官嘉定店店長舒健說,目前只能說餐飲行業恢復到了疫情前的常態,算不上“報復性”反彈,畢竟經歷了這么大的疫情,店家和顧客都變得很理性。
嘉定中信泰富萬達廣場的5樓是該商場餐飲門店比較集中的樓層。10月5日晚上6時,是就餐高峰期。記者看到這一層樓幾乎家家門口都有人在排隊,靠近電梯一側,人流密集,加上門外椅子上等餐的顧客擠占通道,行人需側身才能通行。
莜面村、多倫多海鮮自助餐、望湘園、哥老官……一路走來,記者看到每一家門店里都座無虛席,有些店家在門頭上用顯示屏告知,前面還有多少桌在等候,也有的店家用大分貝擴音器在播報等候情況。
而等餐座位上的顧客則自顧自玩手機,一副既來之則安之的神態。記者問坐在身邊的顧客:“你前面還有22桌,要等到什么時候?為什么不換一家?”這位顧客說,到哪一家都要排隊等餐,只是時間長短問題,跑三家不如坐一家。
經歷過疫情期間的痛苦掙扎,一些大型餐飲機構基本都存活下來了。陳華經營的餐飲品牌除了藏瓏云海外,還有半山小館、藏云蘭納以及永豐號等7個品牌。
陳華說,目前他們門店的生意非常好,跟去年節假日的營收水平差不多了。有一家位于蘇州某景區的門店,營業額比去年同期還要好。
身在外地的陳華在電話里告訴記者,按照目前的情況,餐飲業的確迎來了“小陽春”。雖然“春天”來得遲了點,但畢竟還是給業界帶來了生機。目前他們正在啟動新店規劃。
舒健告訴記者,國慶、中秋雙節由于客流量暴增,他們各家門店的營收都很可觀。自從餐飲行業經營狀況好轉以來,他們已經在長沙、武漢、南京和廈門等城市新開了七八家門店。
1月26日,周到新聞APP曾報道:大年三十那天中午,“食光小灶”主動給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(北院)呼吸科醫生加兩份肉菜。遺憾的是,這家店沒有熬過來,在“小陽春”來臨之前關門了。
“食光小灶”的老板陳磊說,由于之前虧得太多,連租金都無法維持,只得選擇關店。目前他正在選擇其他發展機會。
陳華則告訴記者,存活下來的餐飲企業,資金和品牌抗都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。目前行業向好,在他身邊有一些資本正在考量介入或者重新介入這個行業。“這都是基于目前行業有一個積極樂觀的發展狀態吧。”
在哥老官店堂里的餐桌旁,舒健拿起一雙“多余”的筷子告訴記者,這是他們特意為客人準備的“公筷”。
“我們按照用餐人數提供公筷,一桌人數較多時,我們就多提供幾雙公筷。有些顧客看公筷不夠,還會主動向服務員索取。”舒健說,現在使用公筷成了顧客們就餐時的習慣。
陳華也告訴記者,疫情過后,大部分顧客都欣然接受公筷。
以前聚餐用公筷,可能會被部分人認為顯得生疏,或者不自然,疫情之后,因為媒體廣泛宣傳,大家用公筷就很自然了。”
陳華說,大家的公共衛生意識越來越強了。
另外,記者了解到,不少餐飲企業還推出了養生餐食或者茶飲。舒健就告訴記者,他們的養生茶免費向每一位顧客提供。
作者:葉松麗 來源:周到
滬ICP備12040923號
|